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宋文龙: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生态文明建设使命

2025-08-15 15:32:14    来源:新华网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宋文龙接受新华网专访时,深入阐述了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深化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经验举措和未来规划,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心目中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图景。

问题: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要求?学校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宋文龙: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目的在于让广大高校教师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认知与自觉追求,成为全体教师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

东北林业大学始终把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撑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重点从四个方面突破:一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党管人才、党管教师队伍,通过机构调整,设置独立的党委教师工作部,选配精干力量组成专职教师工作队伍。压实各二级学院主体负责,全面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教育家精神的宣传教育。创办“修身书院”,把教育家精神融入“三会一课”、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各类教师培训实践等,以教育家精神促进教师提升自我修养。三是发挥优秀典型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整理一批老一辈东林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参与缔造“人拉犁”精神的周晓峰教授等请上讲台,讲述他们的奋斗历程,广大教师深受鼓舞和感动。四是推动教育家精神与人才培育深度整合。实施全领域人才成长计划,尊崇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系列支持政策,抓好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实现重点学科出名师、关键领域有领军、未来发展有才俊的队伍格局。

问题: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这其中,教师队伍应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宋文龙:教育是科技、人才、创新的纽带,高校教师队伍要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深化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主动寻找自身定位。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积极有为”,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立足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主动挖掘和培养基础学科、交叉学科青年人才。青年教师要主动“挑大梁”“当主角”,努力向拔尖创新人才迈进。二是坚持“需求侧牵引”,广大教师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要、重点攻关任务、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三是破除“线性思维”,建立“问题导入—多学科攻关—场景验证”螺旋式驱动模式,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新兴产业,主动开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攻关,积极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问题: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是重要环节,学校有哪些经验举措,以更好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活力?

宋文龙:东北林业大学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力培养未来生态领域领军人才,构建了服务链、人才链、创新链、特色链、合作链深度耦合的动态协同机制。一是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创新构建“引进—培育—稳定—激励”四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培育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团队。二是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建成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牵引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收入分配决策机制、保障激励约束机制和多元薪酬分配体系。三是推进教育教学评价与教师评价深度融合,构建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机制,以质量为导向、以贡献为核心,引导教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四是积极搭建教师发展成长平台,创办林业院校首个未来技术学院和东北地区首个生态学院,着力构建以“林学、林业工程”双一流学科完整科技创新链为核心、多学科领域平台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助力绿色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问题: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您心目中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图景是怎样的?教育家精神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宋文龙:我认为到2035年,中国高等教育将具有“顶天”的格局,更有“立地”的担当。“顶天”的格局是指,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显著增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能力明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立地”的担当就是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进一步体现,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优势进一步彰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高校和教师的普遍追求,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自觉以教育家精神为榜样,锻造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做教育家精神的忠诚践行者。

问题:作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东北林业大学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家精神引领作用,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宋文龙:东北林业大学由杰出教育家刘达亲手创办,缘林而生、因林而兴、伴林而行,七十余年来始终扎根祖国北疆、守护绿水青山、牢记初心使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锚定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学校将进一步聚焦生态立校的办学特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强化协同发力、做好系统集成、畅通良性循环,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美丽中国提供战略性、引领性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

学校上月刚刚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将“实施良师英才强校行动,打造高素质师资人才队伍”列为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强校行动”之一。接下来,学校将秉持“修身治学,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践行“以林育人,生态报国”的价值追求,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家精神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内核,系统谋划实施学校新时期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高站位、服务新产业、打造新优势、发挥新特色的师资人才队伍,在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上担当作为,为推进东北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多作贡献,以优异成绩回答好“教育强国,东林何为”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