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构建家庭教育知识体系

2022-03-07 15:02: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因此未来需要大量的家庭教育服务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家庭教育是一个专业领域,有自身的基本规律、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这是家庭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前提。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课程建设初步构建了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知识体系,比如明确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对未成年人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从而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既相互区别又实质关联。

同时,以师范院校为主体聚集了一批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专业团队,全国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联盟才运作两年,就聚集了近70所高校的专业人员;已经编辑出版了一批家庭教育相关领域的较高质量教材,高校课程、培训课程和公共服务的课程教材体系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无缝衔接;初步构建起了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与面向师范生开设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开设体系。前者属于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后者为未来教师供给家校社共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据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开设“家庭教育学”选修课程以来,目前全国有超过100所高等院校面向大学生开设了家庭教育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有些课程的质量非常高,比如南京师大缪建东教授的“家庭教育学”就是江苏省一流本科在线课程,重庆师范大学也已开设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家庭教育原理”;在研究生层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在内,有30多所师范院校在教育学学科下招收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其中南京师范大学还建立了家庭教育学博士学位点。有些学校开设了“家庭教育原理”“家庭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社会学”等学位课程与通识课程。

但在专业建设方面,家庭教育尚未列入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很大程度上阻碍着高校家庭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目前有关高校采取的基本策略是通过开设辅修专业(如首都师范大学)和微专业(如上海师范大学)供学生学习。

我国目前学前、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数超过1607万,2021年有191万人次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这些发挥家校社共育骨干作用的专业力量,急需构建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些缺憾的存在恰恰意味着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因为传统上家庭教育一直被当成私人事务,通常依赖于自身成长经验,依赖于试错机制,没有得到专业性支持。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专业领域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还不能提供专门的工作岗位。这次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对辖区内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及其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进行指导,同时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公共服务产品研发”,相信在很大程度上会激活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这一行业。

家庭教育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虽然近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对缺乏。目前师范院校瞄准的主阵地还是学校教育,家庭指导服务和家校共育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开发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今后,家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设。一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程,普及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二是面向师范专业开设包括家校共育和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两个方面的家庭教育专业课程;三是面向社会大众开设家庭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普及类课程,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

当然,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培养依赖高质量的课程教材支撑。

课程与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因此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国务院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修订并及时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据此,研制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行业标准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在针对师范专业开设“家庭教育学”这类通用性课程外,可针对不同学段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这些特殊类别开设相应的课程、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与教材,以满足不同学段和不同领域家校共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需要。

课程教材建设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立体化开发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实践等高质量课程与教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最大程度发挥课程教材建设效益。

应组建相应的课程教材建设团队,打破学校与行业限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集体教研,实施集体攻关,课程要充分体现专题性、应用性、实践性,既要普及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又要解决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主任)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构建家庭教育 知识体系 家庭教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