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做追逐梦想“实战者” 当跨越发展“领头雁”

2021-07-14 15:25:33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2月,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短短10余年间,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实现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那么,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激烈竞争中,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能够实现“洼地崛起”的成功密码是什么?究竟有什么“过人绝技”?

勇于面对挑战

做追逐梦想的“实战者”

生命科学学院是在原山东教育学院生化系和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3年12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起初的生物教育专业始建于1985年,2011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

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之初,人才匮乏、设备奇缺、经费难以保障,可以说“百废待兴”。在这样一种“洼地”状况下,生科人勇于面对挑战,始终把梦想扛在肩上,把忠诚刻在心里,把汗水洒在路上,以大无畏的气概、“拼命三郎”的锐气,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也因此,自学院成立以来,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依据国家与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规划,按照学校确立的“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抓好本学院顶层设计,确立了“建示范、创特色、塑品牌”的发展路径,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服务于基础教育、现代农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命科学学院从专家教授到年轻博士再到青年学生,从教学团队到科研团队再到管理团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做追逐梦想的“实战者”,形成了一支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教学团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教师团队,无论是年长教授,还是新秀博士,都能以科研为重,以事业为重,大部分寒暑假、休息日,总能看到他们“耕耘”在实验室、办公室的身影,让人敬佩。

几年来的奋斗,成就斐然,生物科学专业被山东省教育部门批准为“山东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重点建设专业,“能源植物研究中心”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生物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生物科学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2020年,山东省教育部门与大众日报社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作为“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大众日报》全媒体矩阵全网发布。2021年,院长李师鹏荣获“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党总支书记姜东菲荣获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辅导员张宏熙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学院党总支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注重团队拼搏

争当跨越发展的“领头雁”

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生命科学学院按照“科学定位、强化内涵、突出特色”的原则,注重团队拼搏,加强宏观谋划,敢于爬坡上行,勇于开拓进取,通过实施“四大工程”,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以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争当跨越发展的“领头雁”,实现了学院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

一是实施学科专业培育工程,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学科建设是本科高校内涵发展的龙头,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实践中,学院注重紧扣办学定位,夯实学科基础,彰显应用特色,优化专业布局,努力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推进。生物学学科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2015年“生物质品种改良”团队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首批入选团队(全省共10个)。

二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健全质量提升长效机制。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加强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和机制,以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研究成果辐射多所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2019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学识为本、道德为先、能力为上原则,注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2015年获批“山东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2016年获批“山东省生物科学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培育建设项目”。

四是实施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程,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坚持“团队、平台、项目”一体化发展思路,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有机结合,整合科研资源,激发学科活力,聚焦重点领域,营造了有利于科研才俊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课题8项,省级课题25项;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4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多项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获批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

坚持引育并举

栽吸引凤凰的“梧桐树”

凤凰择梧桐而栖,人才择良地而安。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坚持引育并举,建立聚才与用才相结合的人才机制,发挥了以才引才的集聚效应,厚植了优秀师资竞相涌现的沃土。

引进人才方面,学院秉持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发展第一资源的思想,依托国家和省各类重大人才项目,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政策+机制+投入”,搭建人才发展快车道。崔大勇教授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2004—2005年在英国西英格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近年来,他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玉米为材料,集中研究激素和外界环境调控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来到生命科学学院。他说:“来齐鲁师范学院工作,是因为对生命科学学院团队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更想做一个开拓者。”从国外引进的段广有教授,2014年获得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分子植物生理所,MPIMP)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位于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段广有教授说:“我的座右铭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为齐鲁师范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

培育人才方面,通过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进修等形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注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及教学沙龙;开展以增长教育技能为主的技能培训、以全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主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力军,是推动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如今,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以发展山东省特色本科专业为目标,通过引进和培养教学团队带头人、博士骨干及兼职教师,建设了一支结构优化、年富力强、学风严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教师全部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教授全部参与授课。

建设一流专业

执人才培养的“大手笔”

自2019年4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启动以来,生命科学学院紧抓“四新”建设、“双万”计划契机,深入推进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统筹专业布局,探索专业建设创新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推动了专业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直以来,齐鲁师范学院在山东省基础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生命科学学院非常重视师范类学生的培养,并对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不断修订和探索。同时,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团队深刻认识到一流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牢记历史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执人才培养的“大手笔”,教学、科研团队主动调整服务面向,确定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型本科师范生“一专三能”培养标准,建立闭环的反馈调节与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凸显了生物科学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

实践中,尤其强调完善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项目驱动专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终身发展支持机制等。生物科学专业在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基础上,2021年又实现了新的突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将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博学力行,守正拓新,励精图治,不辱使命,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记者 陈光军)

关键词: 追逐梦想 实战者 跨越发展 领头雁

相关阅读